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详情
又到中秋话团圆
2013-01-01

    中国人家庭观念强,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团圆文化。团圆,是用亲情搓成的一根红线,贯穿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。在每个传统佳节到来之际,人们常用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来表达期盼团圆的心情。而圆月当空的中秋,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尤甚,天地间仿佛铺展着一张无形的相思巨网,多少游子成为被亲情俘获的无奈游鱼。回家团圆的渴望,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温馨梦想,正如诗中所云:“万里无云镜九州,最团圆夜是中秋。”
   传统的团圆,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。不管路途多么遥远,身处异乡的游子都要千里迢迢、风尘仆仆地赶回家里,与家人围聚,尽享天伦之乐。那种人流脉脉的回归图,那种几代相聚的合家欢,那种其乐融融的欢声与笑语,曾经是团圆惟一而合理的注脚。如今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,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对团圆的认识和团圆方式的选择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特点。不少远在异乡的游子摒弃了那种刻板的返乡模式,免去辗转奔波的仓促与舟车劳顿的辛苦,代之以电话、电子邮件、微信、视频等现代通讯手段来诠释团圆的含义。虽然人未相聚,但心与心的团圆同样可以跨越空间的距离,同样能够给人一种温暖实在的感觉。一些热爱交际的人还突破了中秋团圆的血缘束缚,将亲属骨肉团圆扩展为亲朋团聚,在更为广泛的人际空间里拓展了团圆的内涵。这体现了我们社会兼容并收的时代特征,也体现了现代人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。
  天上月满,世间人圆。中秋之夜,团圆的梦想散发出圆月一般的光彩,浪漫圣洁又充满迷人的诱惑。

 
本报编辑部